地方借錢規模再創新高。
近些年,爲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,地方政府擴大投資。受財政收入增長乏力等影響,地方基建投資愈加依賴舉債。在這壹大背景下,地方舉債規模逐年攀升,尤其是2020年疫情暴發,經濟增長面臨更大壓力之後。
根據公開發債數據,今年前10個月,全國地方政府發行債券首次突破8萬億元關口,約8.5萬億元,遠超去年全年,創曆史新高。這主要是由于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創新高。
借新還舊
今年前10個月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超過4萬億元,同比增長約74%。
再融資債券是用于償還到期債券本金或存量債務,簡言之就是借新還舊。今年約3.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密集到期,爲了緩解地方償債壓力,地方主要靠發行再融資債券來償債。
財政部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地方政府債券到期償還本金32439億元,其中發行再融資債券償還本金28789億元,占到期償還本金比重約89%。這也體現了地方償債高度依賴借新還舊。
爲了緩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,今年10月份,24個省份累計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(下稱“特殊債”)約10102億元,這筆錢用于償還地方存量債務。這也被市場普遍認爲是用于償還政府負有責任的隱性債務,從而延長債務期限,降低利息負擔,達到緩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目的。
10月份發行的約1萬億元特殊再融資債券,也是今年地方發債規模突破8萬億元的主要因素。
財政政策明顯加力
地方密集發債籌資,規模創新高,壹方面是爲了穩經濟,另壹方面是爲了防風險。當然,債務資金只是財政資金的壹部分。財政收入更多還是依賴稅費收入,通過財政部披露的前三季度財政收支數據,則能更全面觀察財政形勢。
根據財政部數據,今年前三季度,全國廣義財政收入(壹般公共預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)約20.5萬億元,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長僅3%,與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8.8%。
今年以來廣義財政收入增長相對乏力,壹方面跟經濟下行影響收入增長有關;另壹方面跟房地産市場深度調整,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大減,導致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續下滑有關。
廣義財政收入增長承壓,而經濟下行急需財政發力。近期,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國務院增發1萬億元國債,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,集中力量支持災後恢複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。其中,2023年安排使用5000億元,其余5000億元結轉2024年使用。由此,今年地方壹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將相應由236740億元增加至241740億元,增幅將由5.2%提高到7.4%。
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告訴第壹財經,當前時點新增1萬億國債:壹方面是基于今年部分地區災後重建的客觀需要;另壹方面也是爲了彌補今年地方因“土地收入”持續降低而造成的廣義基金資金缺口。
財政部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全國廣義財政支出(壹般公共預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之和)約27.1萬億元。廣義財政支出超過上述收入約6.6萬億元。
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、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認爲,9月份財政收支最大亮點是廣義財政發力,單月同比增長9.9%,創近壹年來新高。這主要由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加速。展望後續,預計廣義財政將繼續發力,壹方面體現在後期增發1萬億元國債;另壹方面,2024年提前下達專項債券,或高達2.28萬億元,保證既有政策力度不減。
在近期財政政策明顯加力下,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第壹財經,在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推動下,預計四季度GDP增速有望進壹步升至5.5%,全年經濟增長將達到5.3%左右,完成全年“5.0%左右”的增長目標已沒有懸念。
他表示,考慮到至少在明年上半年,穩增長政策還會持續發力顯效,2024年宏觀經濟有望繼續運行在5.0%左右的中高速增長軌道,而且伴隨房地産行業逐步實現軟著陸,明年經濟內生增長動能會進壹步修複。